本地新聞Local News (8/22/2013)

吳宏為博士榮獲2013年美中西區學聯會的傑出學人獎


文采風華超人一等
吳宏為博士榮獲
2013年美中西區學聯會的傑出學人獎

  吳宏為博士來自台灣,彰化。他早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化學系,旅美進修後獲得史丹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生物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吳博士先後任職於伊士曼化學廠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以及Mallinckrodt /Covidien 製藥廠擔任資深化學研究師與主管。目前任密蘇里浸信大學 (Missouri Baptist University) 生化客座教授﹐同時也是學校校董之一。吳博士先後在 St. John University﹐Long Island University 藥學系擔任博士論文評審委員。今年初由藥廠退休後,吳博士專任顧問工作,提供藥物控制釋放以及奈米粒子釋放技術的諮詢。
   吳博士研究的領域包括研發新型輔料,藥物釋放系統,脂載體(liposome) 及奈米顆粒 (nanoparticles) 在癌症治療的應用。他領先開發應用含雙結晶水的脂肪酸鎂 (magnesium stearate dihydrate) 作為片劑製作的滑潤劑,運用水溶性維它命E 作為口服藥物在腸胃吸收的促進劑,由酸鹼性啟動溶解的膜衣作為控制藥物釋放的載體。吳博士除在科學季刊及科技書籍發表多篇論文外,獲得30 多個有關藥物釋放技術的專利。
   另一方面﹐吳博士有特別教導的天分﹐在科學方面﹐在宗教方面﹐他孜孜不倦教導誨人。他的思路清晰敏捷﹐他的言辭便給精簡有力﹐內容卻廣博精深﹐他可以把很複[雜的東西﹐分折歸納成簡明易解的幾項觀點﹐他的文采風華﹐不管在科學演講或宗教佈道﹐都十分動人感人。
   目前吳博士也在聖約神學院進修教育學並投身華人社區服務。吳博士有三個子女,都已成年。其妻子陳安女士畢業於ETSU護理系,並獲得St. Louis 聖約神學院碩士學位,專攻心理輔導。吳博士與其夫人以他們人生與專業的經歷服事在溝通,婚姻,家庭與教育子女,及心靈方面有需要的年青朋友。


宋勝魁教授榮獲2013年美中西區學聯會的傑出學人獎

 

學有專攻出人頭地
宋勝魁教授榮獲
2013年美中西區學聯會的傑出學人獎

  宋勝魁博士是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放射科教授。他畢業於台灣的淡江大學﹐獲得化學學士學位。其後來美國﹐在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得物理化學碩士﹐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得物理化學博士。
   宋教授是國際知名的專家﹐致力於擴散磁共振照影(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MRI)的技術發展與應用﹐他利用水分子在正常狀態和在病患狀態時擴散程度的不同﹐用核磁共振照影可清楚地測驗出疾病的存在與否。他是第一個應用擴散磁共振照影在轉基因小鼠的攝護腺上檢測到腫瘤的成長。
   他是美國國家健康總署(NIH),退伍軍人事務部,國防部,美國多元性硬化症協會等等研究經費申請提案的審核委員。他也是數十份科學期刊雜誌的經常審稿人。目前他的研究經費來自於美國國家健康總署,美國多元性硬化症協會,國防部,以及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神經疾病的“希望中心”。
   宋教授的實驗是致力於發展非侵入性磁共振照影生物標誌用來檢測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他於2002提出了一個新的觀念用以闡釋擴散張量磁共振照影的信號 ,使得非侵入性中樞神經病理的檢測得以實現。與這觀念相關的三篇著作至今已被廣泛引用了將近二千次。除了用在中樞神經的病理檢測,磁共振造影最近也被宋博士的實驗室應用在功能性磁共振造影測量小鼠視神經對光的功能反應。在這個發現之前,相對於功能性磁共振照影在灰質(腦細胞)的廣泛應用上,神經(白質)的功能性磁共振照影一直很不成功,幾乎不存在。
   繼續改進現有廣泛被應用的中樞神經系統病理生物標誌是宋教授實驗室主要的研究目標。宋博士的實驗室最近發展了一個新的技術叫做擴散基組光譜照影(diffusion basis spectrum imaging, DBSI)革命性的改進了擴散磁共振照影對中樞神經病理的檢測。DBSI採取了一個新的途徑去分析擴散磁共振照影所得信號,產生了新的生物標誌可以用來檢測神經軸突與神經鞘的病變之外,也能檢測到神經發炎性細胞的侵入與水腫。這是第一個神經照影技術不需要打顯影劑就可以檢測到神經發炎。
   目前,宋教授積極與中央研究院生醫所的陳博士 (Dr. Chen Chang) 合作。在陳博士實驗室裏,用小老鼠作試驗物﹐利用DBSI 來測試中風,腦腫瘤,阿爾茨海默氏病,亨廷頓氏病中等等病症。宋教授實驗室的主要著重點就是在驗證DBSI 為未來臨床的應用。
   在專精的科學外﹐宋教授為人風趣﹐術藝俱佳﹐笛子造詣出神入化﹐是科學人的另一面。


林天送教授榮獲 2013年美中西區學聯會的傑出學人獎

 


謙謙學者誨人不倦
林天送教授榮獲
2013年美中西區學聯會的傑出學人獎

林天送教授是台灣雲林縣人。東海大學化工學士,雪城大學(Syracuse)化學碩士和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物理化學博士學位。他在哈佛大學做了一年多的博士後研究。於1970年,他應聘到華盛頓大學(華大)化學系任助理教授,1985年晉升為正教授。他並兼任華大醫學院神經學系教授(1996 - 2013)。他培養了21名學生和博士後(許多來自台灣),他於2013年成為名譽教授。
林教授的研究領域相當廣泛,從化學物理(光激發動力學和雷射光譜學),材料化學(奈米介孔氧化矽和仿生材料化學),到生物醫藥(活性氧和氧化壓力效應)。他的一個特殊貢獻是應用電子自旋共振光譜儀(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pectroscopy)探討氧化壓力對生物界的影響,研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在化學和生物界扮演的角色,因為活性氧帶來氧化壓力而引起細胞死亡及種種疾病。他與同僚發表這方面的一篇論文已經被引用超過675次(citations),而另一篇論文也已經有580次以上的引用。他的研究計劃持續經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石油研究基金(PRF,美國化學學會),研究基金會(Research Corporation)贊助。他先後被邀請到荷蘭的萊頓大學(Leiden),德國的弗萊堡大學(Freiburg),日本的理研研究所(Riken)和台灣(國立台灣大學和中央研究院)從事國際合作研究。他與世界各國名校與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和學生合作的人數超過100名。他已經發表過125篇評審的論文(peer reviewed),這些論文中約有三十五篇是經由來自台灣的科學家與學生的合作成果。林教授有兩項美國專利,其中一項專利是有關腦神經細胞的保護劑(Neuroprotective Agents)。
林教授經常應邀到許多國際學術研討會演講,在台灣合作研究及訪問期間也多次應邀對一般民眾發表一些有關保健養生的話題。他曾經將醫學的合作研究心得整理成書(著有六本中文書藉),其中二本曾經榮獲台灣衛生署的推荐書獎。最近他又將推出一本科普讀物:靈機一動 ─ 近代發明家的故事 (將由台灣允晨文化出版社出版)。林教授曾經獲得了許多學術成就獎﹐例如1989年荷蘭FOM研究員﹐1989年研究基金會的研究機會獎﹐2006年台灣東海大學傑出校友講座﹐2013年台灣催化學會的終身成就獎等等 。他是美國化學學會的成員。
林教授推廣科學新知給一般大眾﹐特別花心血寫成的一系列的醫學科普著作有﹕
(1) 你的生命活力 — 從自由基談起, 424 頁 (健康世界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一月) (榮獲二○○○年台灣衛生署的推荐書獎)
(2) 你的生命活力 — 從生活細節做起,245頁(健康世界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八月).
(3) 自由基大革命 — 生老病死的祕密,267頁(健康世界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一月).
(4) 二十一世紀的健康管理藍圖 — 活到一百二十歲,280頁(健康世界,二○○○年三月).
(5) 活用你的腦力,271頁 (健康世界出版社,二○○三年九月).
(6) 延年益壽的奧秘,235頁(宏欣出版社,二○一一年二月)(榮獲二○一一年台灣衛生署的推荐書獎)
(7) 靈機一動 ─ 近代發明家的故事(允晨文化出版社,二○一四年年初出版)


美華協會2014年青少年領導才能獎學金開始申請

聖路易美華協會二零一四年青少年領導才能獎學金
即日起開始接受申請 歡迎青少年把握機會,踴躍申請

  聖路易美華協會(OCA) 二零一四年青少年領導才能獎學金,即日起開始接受申請。每名得獎人將獲得獎學金一千元,申請截止日期為九月二十日,請青少年把握機會,踴躍申請。
美華協會青少年領導才能獎學金:
   申請資格:
   1. 須為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PR)
   2. 須為高中三年級或四年級學生
   3. 高中成績GPA在3.0以上
   4. 父母親為美華協會付費會員
   申請手續:
   1. 填妥申請表(www.OCA-STL.org下載)
   2. 高中成績單影本
   3. 兩封就讀高中推薦信
   4. 1000字的一篇論文,題目:"Immigration"
   5. 自傳
   6. 請將上述資料文件郵寄至OCA-STL, PO Box 4151, Chesterfield, MO 63006或e-mail至info@oca-stl.org。
   申報日期:即日起開始至二零一三年九月二十日截止,十月四日公佈獲獎名單。
   頒獎日期:頒獎典禮訂在二零一四年三月一日美華協會年會中舉行,每名得獎人獎學金1000元
有關詳情請電:314-518-7170 Helen Lee。


九月二十一日京韻中秋晚會

京韻中秋晚會的籌備小組成員

經典京劇折子戲是本次晚會的一大特色


九月二十一日京韻中秋晚會
中國藝術文化慶中秋


   秋風乍起,月餅上市,轉眼間又到了著手準備慶祝中國傳統的大節日:中秋節的時候了。人道:每逢佳節倍思親。對於身居海外的廣大華人來說,如果能夠在中秋佳節期間享受到來自祖國的美曲妙韻,必是慰解鄉愁的良藥。9月21晚,在聖路易斯舉行的“京韻中秋演出晚會”將是一台以中國藝術文化元素為主題的專業演出,而京劇表演作為中國文化的光彩符號,將成為這次演出的一大特色。生旦淨醜,唱念做打,盡顯國劇精華;吹彈歌舞,百花齊放,圓我京韻中秋。
   本次演出的主要團體是賓漢頓大學戲曲孔子學院和中國戲曲學院的老師。主辦單位是UMSL密蘇里州立大學文化中心、STLCCC 聖路易斯中華文化中心和STLCA聖路易斯中國人協會。
   UMSL密蘇里州立大學文化中心已經成立13年,致力於推廣和展示世界文化藝術的多樣性,擴大校園和社區的視野,從而提高人們對文化藝術的洞察和欣賞能力。中國文化是該團體致力推廣的五大世界文化之一。
   STLCCC 聖路易斯中華文化中心成立於2012年,其宗旨是通過提供原汁原味的中華文化活動,豐富本地區民眾的業餘生活,從而促進多元文化的發展。
   STLCA聖路易斯中國人協會則是一個以促進旅美華人相互扶持,交流鄉誼為宗旨的協會,為豐富旅居聖路易斯華人的生活獻策獻力,多作貢獻。
   本次活動的組織者是密蘇里州立大學文化中文的馮鴻基教授和聖路易斯中國人協會的吳語玫女士,在籌備每年一度的文藝演出工作上他們已經有著十多年的豐富經驗。具體工作由各社團的自願者負責:本次的票務工作由閻美鳳女士負責、劇務由武小紅女士負責、宣傳由馮冬梅女士負責。
   演出地點:Blanche M. Touhill Performing Arts Center UMSL
   演出時間:9月21日晚7:30 - 9:30
   聯繫人:閻美鳳
   聯繫方式:電話636-207-9185 郵箱meifyan@yahoo.com(京韻中秋晚會籌備小組訊)

第三屆胡彤老師暑期聲樂班演唱會圓滿結束

胡老師與參加演唱的全體學員

胡彤老師演唱《在銀色的月光下》

第三屆胡彤老師暑期聲樂班演唱會圓滿結束


   自2011年起,聖路易士聲樂名師胡彤老師每年開設為期兩月的暑期聲樂訓練班,為本地的成人聲樂愛好者和兒童學生們提供絕佳的學習,進修和表演機會。每年的八月份學期結束時,胡彤老師都按例舉行一次正式的結業演唱會。演唱會不僅核對總和鞏固學員們唱歌技藝的進步,也同時讓大家獲得一次十分難得的臺上表演經驗,體會學員之間互相瞭解,互相鼓勵,增進友誼的良好氛圍。由於這諸多方面的吸引力,每年八月份的結業演唱會總是非常令人期待。  今年的第三屆胡彤老師暑期聲樂班結業演唱會,於8月10日星期六下午在Steinway Piano Gallery成功舉行,圓滿結束。演唱會上大家盡興而歌,放聲唱出了平日裏訓練的水準。所唱歌曲類型眾多,包括《鱒魚》(石達瑤),《我和你》(鄭鳳儀),《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顧宇星),《難忘今宵》(劉申),《少年壯志不言愁》(劉敬東),《牧羊曲》(鄭紅),《莫斯科郊外的晚上》(Joy朱),《大海啊,故鄉》(張波),《燕子》(孔巍),《那就是我》(薛康),《我和我的祖國》(柳立紅)和《天路》(伍曉紅)。從這些演唱中大家明顯感受到了暑期訓練帶來的進步,尤其是幾位學員,演唱時不僅聲音到位,氣息控制好,而且也表達出了歌曲的情感,把整首歌演繹的非常完整。這些進步,給了其他學員相當的鼓勵和希望。很多學員都已經連續幾屆參加了暑期班的學習和演唱,他們從與前幾屆的縱向比較中,深切感受到了許多方面的提高。在整個演唱過程中,胡彤老師一直面帶笑容,隨著歌曲的節奏為大家鼓勵加油。學員們的表現也獲得了胡彤老師的讚譽和肯定。正如胡彤老師在演唱會結束時所說,上臺一次就是鍛煉一次。正是這種鍛煉,讓學員們獲得了唱功,技巧,信心和表演多方面的綜合提升,進一步體會到唱歌所帶來的益處和樂趣,讓演唱會取得了完美的效果。
   令大家驚喜的是,今年的演唱會上胡彤老師親自範唱了一首感人動聽的《在銀色的月光下》。老師深厚的藝術功底和精湛的演唱風采,渾然一體的展示,讓學員們感悟受益良多。胡彤老師在總結時說,學唱歌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一定是練的時間堆積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一個層次上的飛躍。到臺上去演唱更是不易,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大家上臺演唱了,就很能體會這句話的含義。胡彤老師並表示她將會把演唱會年年辦下去,希望大家珍惜這樣的機會,堅持不懈地學習。胡彤老師畢業於杭州師範大學音樂學院,主修聲樂,曾獲美中區歌唱大賽第一名。來到聖城後一直熱忱聲樂教學,常年開設私人授課,而且也在聖路易士現代中文學校教授聲樂,今年已是第八個年頭,通過上課,培訓,演唱會及聲樂講座等多種方式,推動社區的聲樂教育和普及。這次暑期聲樂班和演唱會正是胡彤老師辛勤付出的一個縮影。有意學習聲樂者,可與胡彤老師聯繫,她的電話:314-583-4710。
   這次演唱會的成功也離不開張波,梁志海夫婦的參與和在錄影及相冊製作方面的幫助,聖路易著名舞蹈老師梁謝筱渝老師也親自到場鼓勵。匯演結束後的當晚,學員們意猶未盡,紛紛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對胡彤老師教導有方的敬謝。的確,暑期聲樂班演唱會讓學員們又一次經歷了緊張興奮,盡情盡興,釋然獲益,沉澱成長,和期盼下一年的美好迴圈,在大家學習聲樂的路程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有學員用下麵短句總結了這次暑期聲樂學習和匯演的經歷:“聲樂之路蜀道難,幸有名師多指點。暑期學演又一程,唱罷又盼下一年。”(聲樂班學員)


第十四屆國際節八月二十四日起舉行兩日

第十四屆國際節八月二十四日起舉行兩日
免費入場 欣賞各國音樂、舞蹈、美食與藝品


   【聖路易新聞訊】由聖路易國際機構(International Institute)舉辦的第十四屆國際節(Festival of Nations)將於將於八月二十四及二十五兩日在聖路易市市區Tower Grove Park舉行兩天,將有超過一百二十五個不同族裔團體參加此一活動,為聖路易地區最俱規模的多元族裔活動,活動將有各族裔的美食、手工藝、禮品等的展售,亦將有運動項目、舞蹈、音樂等不同且多元的表演,去年該活動有十四萬人參觀。
   大會將在二十四日上午十一點在Enterprise Main Stage開幕,整個慶祝活動將超過有四十個攤位販賣各國的食物,如衣索比亞的鬆餅香料雞、希臘果仁蜜餅、波蘭香腸、泰國椰子飲料、墨西哥玉米粉蒸肉,古巴餡餅、阿富汗的Sambosa、菲律賓烤肉、法國鬆餅等各國美食。有超過三十個藝品攤位,販賣從非洲鼓、土耳其珠寶首飾到印度莎麗服等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並設有四個舞台表演各國的音樂及舞蹈,今年特別自芝加哥邀請到表演團體Mexican Folkloric Dance Company of Chicago,該團體的表演曾受邀在一九九四年在美國舉行的世界杯足球賽開幕式上表演,並於二零零九年受邀至拉丁美洲Grammy Awards表演,受到許多讚譽。大會並有專門為小朋友設置的活動,如手工藝、藝術、畫臉及世界小動物園區。在Village Green區域將免費的教導有關各國的舞蹈,如夏威夷的草裙舞、西班牙的Flamenco、墨西哥的帽子舞、肚皮舞及印度的舞蹈等。在「世界運動草原」將有蘇格蘭木頭投擲、擊劍、中國功夫、太極、羽毛球、柔道等示範活動。聖路易斯現代中文學校、台灣之友會與聖路易慈濟基金會均將參加此一活動。
   國際節活動係由聖路易國際組織International Institute籌備主辦,希望藉由此活動增進不同族裔人士之間的交流,也希望此活動可以構架出一座橋樑,讓來自不同國度的人們可以藉此增進了解,並進而達成互助互惠,有意加入活動志工行列或詳情請洽314-773-9090或www.iistl.org。整個慶祝活動免費入場,開放時間為二十四日上午十點至下午七點,二十五日上午十點至下午六點結束,主辦單位也將在公園邊界周圍的街道提供免費的巴士服務,以便遊客停車,歡迎各界人士踴躍參加,詳細國際節活動訊息可上網http://www.festivalofnationsstl.org/查看。

參與創辦湘雅醫學院和上海醫學院的耶魯畢業生(上)  吳曉波

胡美(右二)和顏福慶(右一)1913年在北平。照片標明他們當年是在北平為湘雅進行協商,創院之初湖南省政府雖然同意了與雅禮協會的合作,但是京城方面還需溝通。

顏福慶在耶魯醫學院的照片,照片中顯示他是耶魯的優等生。顏福慶後來成為湘雅醫學院和上海醫學院的首任院長。

胡美在醫院為病人看病。當時的西醫還是新鮮事,所以看病也是裏外多層,還有穿制服人士的關注。

北京協和醫院。

參與創辦湘雅醫學院和上海醫學院的耶魯畢業生(上)  吳曉波

  耶魯大學以雅禮協會(Yale in China)為依託在湖南長沙創辦了中國最早的醫學院之一的湘雅醫學院。湘雅與另一所擁有美國背景的北京協和醫學院,以及德國人在上海創辦的同濟醫學院一起,為西醫或現代醫學傳入中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洛克菲勒基金會以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為藍本創建北京協和醫學院。他們先從英美的幾個教會那裡購買到規模有限的北京協和醫學堂,然後總投資超過四千萬美元傾力打造協和品牌,中國當時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在美國之外的最大海外投資國。協和早期的領袖人物多數為霍普金斯醫學院和哈佛醫學院的校友,雖然協和短暫的創始院長來自芝加哥。霍普金斯則是美國學習德國體制將科學研究引入醫學教學的開路先鋒,霍普金斯校友曾對我說過這樣的笑話,在霍普金斯之前,美國人培養醫生和理髮師的程式差不多。
   當時洛克菲勒基金會的野心十足,目標就是要將北京協和建成像霍普金斯般的世界一流的醫學院,洛克菲勒確實通過北京協和為古老的東方帶來了顛覆性的醫學變革。那些成就不僅局限於臨床醫學教育,當時在協和做出的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也受到歐美科學家的關注,文章可以發表在自然或科學雜誌上。我們所在的醫學院有時會在圖書館裏辦些美國醫學界人物的圖片展,從這些材料講述的故事進一步證實了北京協和醫學教育的品質。當時美國一流醫學院的畢業生可以選擇將自己的住院醫生訓練放在北京協和醫院完成,他們返美國後則直接在美國的醫學院行醫或當教授。
   耶魯南下湖南長沙尋找發展機會似乎並不是特意為了繞過在北京與財大氣粗的洛克菲勒競爭,因為耶魯在長沙辦的醫院比北京協和醫院還早。文獻中陳述的耶魯入中國心臟地帶的原因是因為雅禮協會發現湖南相對的富有並且湖南人擁有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耶魯在長沙的著重點是辦醫院和學校,包括現在仍是長沙最好的中學之一的雅禮中學。耶魯還在長沙辦過一所學院,這所學院後來搬到武昌與數所教會學院合併成了華中大學,現在的華中師範大學。
   雅禮協會創辦人之一的Lawrence Thurston帶著29歲的新婚妻子抵華,但是不久她便患肺結核去世,Thurston親自體驗中國缺醫少藥的現實使得他力薦耶魯在中國辦醫院並且加強醫學教育。
   雅禮學社與耶魯校友胡美(Edward H. Hume)合作在長沙辦雅禮醫院(湘雅醫院前身),胡美為印度出生的美國傳教士的後代,後來讀了耶魯本科和霍普金斯醫學院。當時雅禮學社的傳教士負責人為了吸引在印度發展良好的胡美到長沙還不惜在信中慌稱:“……你在孟買所做的任何事業,絕不能和在長沙的機遇相比……這裡的人很有知識,大部分受過教育,富有創造力;無疑的,他們會歡迎一位西洋醫生去創辦一所新式醫院的。不用多久,你就可以在湖南創辦一所醫科大學,這裡才是你應該工作的地方,希望你立刻就來!”(引自百科) ,這樣胡美才於1905??年拖家帶口來到了中國的洋人很少的內陸城市長沙。
   與信中所述炯然不同,醫院開始時只有胡美一位專業人士,而且當時的中國對外來醫學持相當的排斥態度。胡美幾乎是求人來看病,但他苦心經營的結果仍將雅禮醫院發展成為湘雅醫學院(先為專科學校),當時胡美任教務長和湘雅醫院院長。首任醫學院長則由幾年前從美國讀完醫學院加入湘雅的顏福慶擔任。雅禮協會當然會從耶魯校友中物色院長人選,顏福慶是第一位畢業於耶魯大學醫學院的亞洲人。 (作者聯繫電郵:wu_xiaobo@hotmail.com)

湘雅醫院。

第三屆胡彤老師暑期聲樂班演唱會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