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新聞Local News (8/1/2013)

美中西區華人學術聯誼會2013 年會主題﹕『醫療疾病管控到心理諮詢溝通』

美中西區華人學術聯誼會2013 年會
主題﹕『醫療疾病管控到心理諮詢溝通』
主講人四名﹐六大組別﹐三十位專家學者
內容豐富而實際﹐最新尖端的知識學問

  美中西區華人學術聯誼會2013 年會﹐恰逢三十週年盛典﹐所以擴大舉行﹐從主講人到分組講座都是一時之選。今年大會主講人有四人﹕中華民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衛院﹐NHRI)龔行健院長﹐國家科學委員會(國科會﹐NSC)副主委牟中原教授﹐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楊辰夫博士﹐和舉世知名的電腦程式公司SAP的Dr. Alex McLead。今年的年會九月七日在密蘇里大學校區舉行。
   今年年會有六大組別﹐環繞著主題『醫療疾病管控到心理諮詢溝通』從各方面來探討如何增進大眾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和社會福利。有三十位學者專家擔任各組講座。
   目前﹐會程已經確定。
   上午﹐在大會主講人龔行健院長和牟中原副主委講完之後﹐有兩組議題同時進行﹐一是密大謝富弘教授和食品專家侯光中博士主持的『食品與預防醫學 (Food and Preventive Medicine)』﹐目前講員有密大的張恩慈教授﹐Solae 營養發展部門的Elanine Krul 博士﹐和聖路易大學資深的黃榮三教授。另一組是『公眾健康和社會經濟的因和果(Socioeconomic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Public Health)』這是由中央研究院院士也在華大教學的王平教授和大會主席李璧如教授共同主持﹐講員有華大的王平﹑Bart Hamilton 和張素馨三位教授。
   中午﹐大會準備飯盒招待所以參加的人﹐包括講員和聽眾。同時也在大廳裏展示各式攤位﹐主題是『青年學者的節目 (Young Scholar, Youth Program, and Reception)』﹐由 Lily Childs 女士和 Alen Liu 先生主持﹐有青年學者的學術海報,有數家公司的展示攤位,有台北經文處教育組的展示﹐有和教授交談等等。還有從一早開始的高中學生的電腦模擬商業競賽 (computer-simulated Business Competition)﹐有特別的專家指導﹐讓學生們可學習到企業資源的規劃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獲勝學生的頒獎就在中午。
   下午﹐大會主講人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楊辰夫博士﹐和電腦程式公司SAP的Dr. Alex McLead 將連續登台演講。然後兩組研討並頭進行。一組是『資訊如何應用在公共衛生和傳染病掌控 (IT Applications in Public Health and Infectious Disease Control)』﹐李璧如和中央研究院院士賀端華教授主持﹐將以座談討論的形式展開﹐邀請坐到台上的嘉賓有龔行健﹐牟中原﹐楊辰夫﹐國衛院的熊昭博士和 Alex McLeod。另一組是『公共衛生:每個人都需要知道的知識 (Public Health: Topics That Everyon Needs to Know ...』由聖路易大學張娟娟教授主持﹐講員有華大的資深教授林天送教授﹐張娟娟﹐聖路易大學王見賢和黃進教授﹐和心理健康專家 Mr. Mark Norwine。
   然後有半個小時的咖啡時間讓所有與會者可以交談連繫﹐建立合作關係。
   下午五時以後是最後一組的座談會﹐『心理情感方面的大眾健康 (Emotional aspect of public health)』由藥物學專家吳宏為博士主持﹐台上嘉賓有南伊大的黃芯芯教授﹐Agape 輔導中心的楊大同先生﹐以及精神心理輔導專才的陳安女士﹐蔡立彤女士 和潘淨因女士。心理諮詢溝通﹐情感疏導﹐步上快樂的生活﹐應是每個人都有興趣和必須知道的知識。
   年會時間訂在九月七日(星期六)﹐早上八時半開始註冊﹐九時大會開始﹐至下午六時一刻﹐ 會程十分緊湊。地點是在密蘇里大學的 J. C. Penny Conference Center其中的Submit 演講廳和多間講堂。會議結束後﹐將在演講廳內晚宴﹐國衛院龔行健院長是晚會的主講人﹐並將親自頒出 2013 年美中西區華人的傑出學人獎和社區服務獎。今年年會的會長是李璧如教授 (573-341-6436﹐leabi@mst.edu) 。年會註冊免費﹐歡迎僑學界有興趣的人士參加﹐可直接在網絡上報名。學聯會的網站是http://www.mcasta.org﹐一些往年的會議花絮和籌備開會照片可在http://www.mcasta.org/photo-gallery上看見。


首屆聖路易華人網球雙打友誼賽圓滿落幕


首屆聖路易華人網球雙打友誼賽
七月二十日在Woodsmill Tennis Club圓滿落幕

  網球是一項深受廣大華人喜愛的運動。在聖路易華人社區有眾多的網球愛好者,每逢週末或者節假日我們不難在社區的網球場發現他們的身影。本著以球會友,切磋球技,增進聯誼,活躍社區的宗旨,聖路易中國人協會在聖路易華人網球聯會協助下經過兩個多月的精心準備終於推出首屆華人網球雙打大賽。由於場地有限,參賽選手限於三十二位,共十六對。報名開始大家踴躍參加,兩週內參賽名額即被報滿。一些沒能報上名的球手只好將遺憾寄託到明年的大賽。
   二十日週六下午五時全體參賽球手及前來喝彩助陣的親朋好友準時聚集在Woodsmill Tennis Club. 聖路易華人老前輩陶光業博士全家都是網球愛好者, 95歲的陶博士和92歲的陶伯母率全家三代人觀看了比賽全程, 並為本次大賽祝詞, 陶博士的兒子Peter Tao 和孫子Matthew Tao 更是一對驍將。經過五輪初賽成績最好的四對選手晉級半決賽,他們分別是Peter Tao/Matthew Tao, Song Wang /Su Deng, Kim Pham/Ahn Lam, Kung Zhang/Chen Yu. 最終Peter Tao 和Matthew Tao這對父子搭檔技高一籌,配合默契,輕鬆將本次大賽的獎杯攬入懷中。賽後大家高度評價本次比賽的成功,並強烈要求來年把華人網球大賽持續下去。
   聖路易中國人協會為每位參賽選手準備了一件精美的紀念T-Shirt。 T-Shirt的圖案是由高京輝先生設計,高先生還為本次華人網球雙打友誼賽製作了一個網站(www.stlchinesetennis.com). 協會的Wendy Yang 女士(也是華人網球聯會的隊長)是這次比賽的總籌劃,她為本次比賽的圓滿進行付出了大量時間精力。陶光業博士,范曉輝醫生,樊保林醫生,Guaranteed Rate 王紅女士為本次比賽提供贊助。聖路易中國人協會在此向各位參與, 支持網球大賽的朋友表示感謝, 並歡迎大家明年再來!

2013慈濟聖路易 快樂兒童成長營熱鬧開營

小菩薩用心摺疊衣物

偉民師兄指導如何做再生紙

黏土玩偶大集合

 

 


2013慈濟聖路易 快樂兒童成長營
生活簡樸,世界更美好

  今年是慈濟聖路易聯絡處第十四年舉辦暑期兒童營,承襲舉辦多年兒童營的傳統及以會所為家的觀念,兒童營於7月27日早上9點於會所熱鬧開營。一早,師兄師姊和隊輔的大哥哥大姊姊們,提早到家(會所)準備,愉快的迎接小菩薩們的到來。
   當日天氣涼爽,家長帶著小菩薩們開心的準時報到,師姑師伯們耐心的一一為小菩薩們做好報到手續後,就由這次的營主任楊淑萍師姊和會所負責人莊慈楷師姊拉開序幕。首先是靜心聆聽上人開示,上人表示生活要簡樸,吃飯八分飽,兩分助人好,就能讓苦難人同享平安的日子。
   第一堂暖身活動由文珍師姊帶領手語-愛心娃娃,小菩薩們唱唱跳跳,活潑可愛,引起大家的笑聲。接著由麗勳師姊深入淺出的帶領靜思語教學,教導小朋友們「如果欲望能夠少一點,快樂就會多一些」;由慈青Logan編導的短劇Fortune and Poor Man則表達出,貪心不足的人將一無所有。休息時間,讓大家依序洗手點心時間後,接下來由師姊帶領小菩薩Zumbatomic,運動中趣味橫生,小菩薩們笑聲不絕於耳。體驗活動開始登場,付斐師姊寓教於樂,讓小菩薩們分組進行環保分類,整理環境,及摺疊衣物等,希望小菩薩心存對父母感恩。
   課程中午休息用膳後;下午課程開始,目前地球因為人們的破壞受傷,因此急需大家趕快攜手來保護地球。偉民師兄講解紙回收的重要性及如何做再生紙,小朋友並實際操作,然後發揮創意,於再生紙卡片上繪出對親人的感謝。然後延續手作課程,發揮創意,由溫娟師姊教導製作黏土玩偶。動完手後來動腳,團康活動讓小學員們樂在其中,欲罷不能,也為今天的兒童營做個快樂的句點。
   節目進入尾聲,慈濟清貧獎學金也藉此機會進行頒發,該獎學金($1,000)是用來資助即將將進入大學優秀但清貧的高中畢業生,今年的得主是Sarah Boudreau 和 James Clark。小菩薩接著表演手語,並對父母親奉上慈濟三好茶: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最後由各位師姑師伯們為小菩薩頒發結業證書,為圓緣畫下句點。
   今年兒童營主題「生活簡樸,世界更美好」,上人開示,人生多欲為苦,佛法要生活化,菩薩要人間化,人生方向當正確,生活要落實在正向佛法中,而正向的佛法,就是人生要簡樸,在簡單樸實的生活中,培養慈悲心,過去假如太奢侈了,我們現在開始,要有一個自我檢點,自我覺醒,好好的改過過去的奢侈,人人以簡單的方式,過自在的生活,追求心靈上的富足。(撰文: 真善美志工,攝影: 曾祥箭)

小菩薩對父母親或祖父母奉上慈濟三好茶

新橋跨越密西西比河連接密州與伊州上週舉行橋樑連接儀式

新橋跨越密西西比河連接密州與伊州
上週舉行橋樑連接儀式

  【聖路易新聞訊】經過十五年的協商延宕與近四年的施工,連接密蘇里州與伊利諾州跨越密西西比河的四線橋樑(Stan Musial Veterans Memorial Bridge ),於上週五舉行兩端銜接儀式。分別從蘇里州與伊利諾州興建的橋段,在當天中午置入三萬磅重的橋段後,正式連接起來。此橋樑為聯絡聖路易市與聖路易都會東區的第五座橋樑。
   新橋將位於Martin Luther King橋北方一英哩,連接兩岸七十號高速公路的交通,建立新橋的目的在於紓解Poplar Street橋的交通,Poplar Street橋目前連接密西西比河兩岸七十、五十五及六十四號高速公路的交通,每天的交通流量在十一萬五千及到十二萬五千輛之間。飽和的交通量使Poplar Street橋成為兩岸交通的瓶頸。新建的橋樑將七十號高速公路的交通量引導到不同的道路以減輕Poplar Street橋的負荷,進而改善交通。
   整個新建工程的費用將為六億六千七百萬元,其中聯邦政府補助二億三千九百萬元,其它密蘇里州工程費為一億六千三百萬元,其中九千三百萬為橋樑費用,七千萬為橋樑的引道費用,伊利諾州工程費為四億七千七百萬元,其中二億一千三百萬元為橋樑費用,引道費用為二億六千四百萬元。聯邦補助金將依比例分配給兩州,扣除聯邦的補助後,密蘇里負擔一億一千五百萬,伊利諾負擔三億一千三百萬。
   橋樑新建工程於二零一零年開工,施工期預計為四年,將在二零一四年初通車,新建橋樑為四線道,但預留以後擴建六線道的空間,兩州將合作僱用承包公司及批准設計,但密蘇里州將負責監工及工程費超出預算的部份。
   新建的橋樑將不收過橋費,密蘇里州原本主張將新橋樑的營運興建及維修等權利租賃給私人公司九十九年,而私人公司收取過橋費賺取興建維修的成本及從中取得利潤,但伊利諾州一直反對,認為將帶給東區居民不公平的經濟負擔,因此強烈反對,這個爭執一直到密蘇里方同意放棄收取過橋費的構想,才達成協議。


野花牌綠蜂膠(Apiario Silvestre) 保肝護肝必備品

野花牌綠蜂膠(Apiario Silvestre)
保肝護肝必備品

   醫學家們在臨床研究中證實巴西野生綠蜂膠在抗肝臟損害、改善肝臟功能、促進肝代謝等方面有廣泛的醫療價值。
   綠蜂膠抗病毒抗肝炎有效率達80%以上。巴西野生綠蜂膠被證實為最好的天然抗病毒之品,有效成分對肝炎病毒具有顯著的抑殺作用。實驗研究其對肝炎病毒的有效率達80%以上,臨床運用發現能夠使肝炎病毒轉陰,穀丙轉氨脢/穀草轉氨脢正常或顯著降低。
   綠蜂膠抗肝纖維化,使腫瘤發生率下降58%。科學家發現綠蜂膠具有極強抗自由基和抗氧化損傷作用,有效阻斷肝細胞纖維化病變;並能抑制癌基因表達,逆轉癌前期病變,防止癌細胞形成。臨床醫學家證實慢性肝炎病人在服用綠蜂膠後,使肝硬化發病率顯著下降,肝臟腫瘤的發生率下降了58%,因此將蜂膠譽為肝臟的保護神。
   綠蜂膠改善肝病相關的高血脂症。研究發現,綠蜂膠有效抑制高脂血症SD大鼠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蛋白脂(LDL-C)、穀丙轉氨脢(GPT)、穀草轉氨脢(GOT)的升高,並且能有效抑制肝臟組織中的TC、TG、MDA的升高,並證實其機制在於抗膽固醇氧化病變和有效調節脂質代謝紊亂,對因慢性肝病所引起的高脂血症療效顯著。
   綠蜂膠抗酒精性肝損害。病毒性和酒精性損害是造成脂肪肝病變的主要原因。臺北醫學院研究發現:蜂膠對長期喝酒所造成的脂肪肝及肝傷害有超強的修復功能,能有效降低酒精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硬化風險。他在《蜂膠之萃取液對於慢性酒精性肝炎之預防及治療效果的研究報告》中報導:給酒精損害型小白鼠餵食綠蜂膠,結果對於肝損害具有相當強的治療藥效,不僅使肝功能指數GOT、GPT下降,接近完全正常值,而肝細胞病理切片的研究也發現受損的肝細胞能恢復為正常的肝細胞。
(加拿大NPN#80006418·美國 FDA #10328566522。總代理:加拿大皇家天然品有限公司
7130 Warden Ave., Suite 406 Markham, ON L3R 1S2, Canada,北美免費長途:1-866-690-4888,Email:service@royalnatural.ca,訂購網站:www.royalnatural.ca)
Ladue高中今年群星燦爛  吳曉波

2013年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的美國隊成員。全部照片來自網絡。

Victor Wang和MAA主席握手。 MAA為2013年USAMO舉行的慶祝儀式。

2013年美國國家化學奧林匹亞隊。 Runpeng Liu為右手第二位。

辛得勒兩兄妹參加Mathcounts全美決賽。

密蘇里Mathcounts隊因獲全美第二名受到奧巴馬總統的接見。應該是與另一隊同時進的白宮,Victor左二,Max左四,Runpeng右二。

 


Ladue高中今年群星燦爛  吳曉波
   這個週末從南美哥倫比亞的海濱城市Santa Marta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在第五十四屆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上,Ladue高中的應屆畢業生Victor Wang為美國贏得了一枚金牌。美國隊以四枚金牌二枚銀牌的戰績緊隨中國和韓國之後列全球97個參賽國家的團體第三名。美國國家隊的六位選手中四位是華裔,再加上美國隊長時期的領隊馮博士和現任副領隊的華裔前奧賽選手Loh博士,華裔在美國頂級高中數學競賽的領袖風範有目共睹。
   Victor不僅數學優異,鋼琴也曾獲得過密蘇里鋼琴比賽的第一名,他在斯坦福同時錄取的情況下選擇今秋去麻省理工讀書。Victor可能是二十多年來,密蘇里第二位代表美國參加國際數學奧賽的學生。數年前,這裡的一對雙胞胎兄弟中的一位曾代表美國獲得過銀牌。他們為homeschool,媽媽帶著他們參加各式各樣的數學補習和競賽,兩兄弟後來同時去了麻省理工。
   數學競賽是美國中學裏相當受歡迎的課外活動之一,雖然是民間非政府涉及的活動但它仍以歷史悠久和組織嚴密而著稱。初中階段著名的Mathcounts僅覆蓋六至八年級,而為選撥美國國家奧運選手和鼓勵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美國數學聯合會(MAA)則每年負責組織不同層次的數學競賽。借Victor獲獎的光,讓我們來溫習一下一些關鍵的競賽流程。
   作為只要在學校報名就能參加的考試,MAA設計了三項美國數學競賽:AMC-8,AMC-10和AMC-12。顧名思義這些是針對8、10或12年級的學生設計的,當然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水準考更高級別的考試,比方說,十年級的學生也可以考AMC-12等等。每年參加AMC考試的學生為350,000人左右,來自6,000多所學校。
   然後根據AMC的成績,學生將被邀請參加一項稱為AIME (美國數學邀請考試)的考試。大概有資格參加AIME考試的學生人數每年為一萬多,也就是AMC-12考分的前5%或分數超過100分的學生,或者AMC-10的頂尖2.5%或分數超過120分者。AIME為美國高中四年的優秀高中生參加,三小時內完成15個問題。為將學生的數學程度分開,AIME考題是有難度梯度的,特別是第十題以後的題目相當難。
   高中生能否有資格參加USAMO(美國數學奧林匹亞)的考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它是通過由AMC-12和AIME的聯合分數所組成的USAMO指數來決定的,每年只有大約250人左右的學生進入USAMO。也就是說,如果絕對平均,四年高中全美國每年級只有60多位USAMO成員。以前對於九或十年級的學生,組織者在設定USAMO指數時會適當照顧他們,現在則創立了USJMO。 USAMO的重要性還在於它的考試題型是和國際數學奧林匹亞(IMO)相似的推理證明題,九小時只做六道題,分兩天進行,每天4.5小時做三道題。
   USAMO考分最高的12名學生被稱為USAMO的Winners,他們將會被邀請參加在內布拉斯加舉行的數學夏令營(MOSP或MOP),並且會在華盛頓舉行慶祝典禮,包括在愛因斯坦塑雕前合影等。到2011年為止,美國國家隊的6位成員將只能從這12位選手中產生,根據他們的夏令營考試成績和USAMO的分數。另外,MOP還會邀請18至30不等的非畢業班的USAMO高分的學生參加訓練,這是為未來美國國家隊培養人才的準備措施。現在似乎非USAMO Winners的選手也有可能當選國家隊,如果你的二輪夏令營篩選考試成績特別好的話,當然USAMO的分數總會被考慮的。
   這就是Victor在去年一學年裡所經歷的征戰史,可以說一路走來很不容易。但是我們把它與中國全民上下的奧數運動相比則完全是小巫見大巫了,中國據說確立國家隊之後,僅集訓就超過六個月。即使這樣,Victor在IMO上以六題滿分一題空缺的成績列全球並列第十,高過中國隊一半的選手。
   另一位Ladue學術奧運選手是Runpeng Liu, 他作為今年美國化學奧林匹亞隊的四位成員之一,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中贏得金牌。化學奧賽的參賽人數遠少於數學,但也有12,000人參加初賽,從1,000人參加的國家化學奧林匹亞考試中選20人,然後在科羅拉多的美國空軍學院進行為期兩週的夏令營後篩選出四位最優秀的化學選手。 Runpeng業餘時間也彈鋼琴和小提琴,他今秋將去麻省理工讀大學。
   我們談及Ladue高中今年的學術明星時,不能不提到辛得勤一家。他們的大兒子Max今年畢業,他高中就只能去讀大學的數學課,Max也代表了美國去英國參加國際語言奧林匹亞競賽。他拒掉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而選擇去芝加哥大學讀書。 Max是全美Mathcounts的第三名,2009年由Max,Victor(排第7),Runpeng (排第23)和Max的大妹妹Stella組成的密蘇里隊榮獲全美Mathcounts團體的第二名。這個名次和州隊全部出自一個學校都是創密蘇里記錄的。父母全是律師的辛得勒被問及孩子的數學基因哪裡來的時,他們只能聳聳肩一片茫然,不像Victor的父親還是華盛頓大學的知名教授。

 

《歲月甘泉》——休士頓

《歲月甘泉》——休士頓

熱烈祝賀《歲月甘泉》演出獲巨大成功 (休士頓《歲月甘泉》合唱團員宋麗珍5/19/13)

大幕雖落音繞梁,今天各界人士還都在談論,說昨天的《歲月甘泉》演出很精彩,氣勢恢弘,動人心弦。尤其在我們知青的眼裏,它依稀有《長征組歌》的氣勢,又似《黃河大合唱》的風格,它是我們心目中的《東方紅》......
2013年5月18日的下午,由霍東齡先生作曲、蘇煒先生作詞的大型交響敘事合唱組歌《歲月甘泉》在休士頓精彩獻演,它唱出了中國知青悲壯的史詩,帶我們走進了那個奇絕崢嶸的歲月。
參演的知青親身經歷過那個難忘的歲月,他們對歌詞體會深,對旋律有共鳴。不少人在歌唱時不禁涕淚滂沱,來不及擦去,融入蒼勁的歌聲。不少聽眾也是老知青,他們的眼淚也在歌聲中飄灑,歲月倒流,魂飛萬里。演出之後,全場沸騰了,不止是鼓掌和歡呼,不止是鮮花和閃光燈。蘇煒先生情不自禁地走上台,沖演員們豎起了大拇指;指揮蕭楫和鋼琴伴奏蕭桐姐弟倆也揮舞著鮮花向演員們致謝;演員們為自己的成功而歡呼,紛紛用各種組合來攝影留念。
《歲月甘泉》在休士頓的演出是繼美國耶魯大學、紐約、印第安那、華盛頓和芝加哥之後的第六場。康州來的7個發燒友參加了在美國的全部六場演出,有的人還去了澳大利亞,在悉尼歌劇院一展歌喉。
休士頓參演者104人從去年九月就開始練歌,達拉斯參演者44人,還有從康州、芝加哥、印第安那來的11人。經過大家八個月的共同努力,打造出了藝術的精品。這場節目也是兩岸合作的成果,臺灣香港人占演員的一半左右。 為了增加對那個時代那個人群的理解和體認,他們每週讀一篇知青插隊的文章,使自己更快地在歌唱中進入角色。
唱的既是知青的歲月,我知青聯誼會自然全力投入。知青聯誼會接受了演出的五大任務,它們是:演出前的捐款和賣票,演出時的表演和後臺服務,還有接待外地來的演員。知青歌者有二十多人,參加後臺服務的有十多人。
為什麼那個特殊時代的特殊群體的特殊經歷會感動那麼多人?顯然它體現出了人類的共同情感,是愛和青春在備受壓抑之後的噴發式釋放造成了強烈的表現。《歲月甘泉》在美國的華人社會象雪球似的越滾越大,下一個演出地據說是達拉斯,肯定休士頓的歌者們又會北上了。據說這個演出還可能登陸歐洲,到維也納的金色大廳去綻放奇葩。

觀《歲月甘泉》 (八旬老人 虞岳蓀 曾敏 5/21/13)
上週六的下午,我們一家人和朋友一同觀賞了大型交響樂敘事合唱《中華旋律,歲月甘泉》的演出,我們是含著眼淚聽完《歲月甘泉》組歌的。音樂會雖已在觀眾熱烈的喝釆聲中落幕,而我們心仍久久不能平靜,因為它把我們帶回到那個特定的年代,與數以百萬計的家長一樣,經歷著子女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巨大浪潮。那是一段對子女前途關懷、期盼、憂心、迷茫、無助的歲月,至今令人難忘。歲月飛逝,時代巨變,如今我們的女兒已站在今天的舞臺上,傾情唱出自己的心聲。我們深深感謝《歲月甘泉》的詞曲作者,感謝蕭楫老師和參加演出的歌唱家和愛樂者( 特別是不辭辛勞前來共襄盛舉的外地朋友),感謝為成功演出付出辛勤勞動的工作人員。您們犧牲了多少休息時間, 付出了多少心血,使得我們有幸欣賞到如此氣勢磅礡,如此悲壯感人的音樂盛宴,您們辛苦了。稍感遺憾的是數百人九個月所創造的精品只在休士頓演出一場,太可惜了。
作為在四川雅安工作和生活了近半個世紀的我們,十分關心上月發生在雅安的地震災情。聽聞此次音樂會的餘款將全部 捐獻救災,我們深深感謝各界的善舉。海外華僑華人歷來在袓國有難畤,總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處處體現了同胞情深。只要人人都充滿善心和愛心, 世界會更加美好。

參演《歲月甘泉》的隨想 (休士頓《歲月甘泉》合唱團員季春群 2013年5月)
經過將近9個月的時間,在指揮肖輯老師的指導下,通過150多位合唱隊員及領唱的共同努力,《中華旋律─歲月甘泉》大型敘事知青組歌交響合唱音樂會在5月18日星期六下午圓滿地落下了帷幕。看著那些演出後久久不願離去的觀眾,站在舞臺上的我心中異常地激動。我為我們所有參加演出的朋友們感到驕傲。也為我能夠作為一個知青,一名合唱團員及今年當值的休士頓知青聯誼會會長參加這次演出而感到自豪。我們9個月以來在一起詠唱並感歎那難忘的歲月,感念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經歷和走過的千山萬水,雖然不再年輕,但是我們依然晚霞若金。當最後幾句“感念人生,感念土地”,“向今天,獻上我們的愛心;向未來,獻出我們的驕傲”伴隨著激昂的交響樂曲終的時候,熱烈的掌聲伴隨著我們每個人眼中的淚水久久不能平息。這是休士頓有史以來僑界文藝演出中的一個壯舉。
一台音樂會的成功離不開優秀的作品和指揮。在此我們要感謝霍東齡和蘇煒兩位詞曲者的貢獻。沒有那美妙,宏偉的樂章和感人的歌詞,就不會有我們這樣激動人心的時刻。當然肖輯老師也是我們心中的明星。同時一台音樂會的成功也離不開我們所有合唱團團員。在此我代表知青聯誼會感謝那些為這次演出無私奉獻的知青朋友們,他們為這台音樂會奉獻了無數個週末。沒有他們和其他合唱團成員的共同努力,很難想像會有這麼感人和成功的音樂會。他們用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人生,唱響了這台震撼人心的樂章。當然還要感謝我們聯誼會成員郭紅女士,她為這台音樂會的票務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被音樂會的組委會稱為推票女皇。特別要感謝的是我們聯誼會派出的“八大金剛”。他們在楊家驊先生的帶領下,默默地工作在舞臺後面,為整台音樂會提供了後勤支援。他們都是已過60處於若金的“年輕人”。他們雖然不能像十八、九歲的年輕人那樣在離地面六十公分高的舞臺上跳上跳下,但他們爬上爬下,任勞任怨,滿頭大汗的身影,讓所有的人感到敬佩,使我們又一次看到了40多年前我們知青在田間勞作的情景。
《中華旋律-歲月甘泉》雖然落下了帷幕,但是餘音還繚繞在我們的耳邊。他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我們聽到了無數的讚揚聲,很多觀眾為之流下了激動的眼淚。但是我覺得最值得稱頌的是我們這一代知青無私奉獻,任勞任怨,面對苦難,不屈服,感恩的精神。他們既然能夠在苦難中挖一口深井,發掘甘泉,也一定會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感念人生,奉獻愛心,永保青春。再過若干年,當我們回憶往事,感念人生的時候,我們會自豪地說: 雖然我們的青春時期是一個坎坷的年代,但是我們在那艱難的歲月中挖掘了縷縷甘泉,並且在我們的若金時期在異國他鄉用歌聲抒發了我們的情懷。最後我想說,青春已成回憶,回首充滿激勵。(聖路易歲月甘泉合唱團提供)

今年五月十八日休士頓《中華旋律、歲月甘泉》壯觀的音樂會現場

洋台上的追思

洋台上的追思

六月初繁華盛放,有新種的海棠花、鐵線蓮,更有再度開放的玫瑰、金針花和小雛菊造訪我。廖坤塗醫師也準時來到我們家。國新沏了一盞新茶、佐上一杯綜合新鮮果汁。三人坐在後院洋台,四週是翠綠蒼鬱的樹林和多彩鮮豔的盆栽。
廖醫師談及小時候赤腳在雨中跑步上學,窮苦認真向學。童真調皮自製捕鳥器,尖樹枝頂頭綁上跳動的蟋蟀;小鳥貪食蟋蟀卻中計被繩套頸。
問起他和雅幸姊當年的戀愛史, 廖醫師聊興甚佳,憶及倆人從中山北路一段散步到四段,意猶未盡一點也不覺疲累。到美國後他競競業業,比別人更努力研究個案,不嫌解剖屍體,做同事嫌棄的事卻是少拿薪資,被人排擠。但因真才實學,診斷正確;所以最終贏得重用和尊敬。
晚餐桌上有芋頭肉燥米粉、薑絲鱸魚湯、紅燒茄子、烤鴨、涼拌黃瓜;沒有雅幸姊的絕頂美味。但她平日的慷慨典雅,病中的溫婉體貼以及臨終前的點點滴滴卻穿梭在三人的菜餚談話中。我引用唐崇榮牧師的話:能夠在遇困難時仍榮耀上帝的才是合神心意的。一如雅幸姊在罹病中仍堅強服事、敬主愛人。像廖醫師耐心照顧、深愛多年病痛中的妻子。但他卻認為雅幸姊由婚後多年盡心照顧他;他理應回報愛護她;如此的美好風範和鶼鰈情深真是令人感動和值得學習。
在病前雅幸姊交代廖醫師她最喜愛的粉紅色洋裝放在何處。她要廖醫師不要比她早走,否則她會承受不了。是的,死者已矣,生者情何以堪!早走的是福氣;未亡人必須份外堅強、順服上帝的安排,並且也為了先走的心愛的人好好活下去。
廖醫師在喪偶巨痛之後,一邊整修房子準備上市;一面也很努力振作自己,欣然接受教會弟兄姊妹和朋友兒女的關愛。有傷悲但卻沒有自憐;雖落寞但努力修復調整內心。他面對人生苦難的回應,印證了如此虔誠忠良的基督徒的美好信仰?榮耀上帝!
我相信他倆將來必在天堂再見面!(吳淑梅)


首屆聖路易華人網球雙打友誼賽翦影


  高社欽梁麗香八秩壽辰與鑽石婚雙喜慶祝翦影

高社欽與梁麗香夫婦與來賓合影

聖路易郡長Charlie A. Dooley向高社欽與梁麗香夫婦道賀

聖路易財政局局長梁振匡Eugene Leung向高社欽與梁麗香夫婦道賀

Overland市長Michael Schneider致贈賀詞

高社欽與梁麗香夫婦向來賓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