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魯大學老校園。老校園裡面有耶魯最古老的樓以及耶魯幾位名人的雕像,包括說出?我只能為我的國家犧牲一次?的美國英雄黑爾。四周不同時代的樓圍出了一個長方形大庭院式的開闊地,耶魯大型活動都在此舉行。主要功能則為耶魯本科生特別是新生的宿舍。

耶魯老校園的門樓。由於潑酸水平有限,不是所有的磚都呈黑色,耶魯人崇古愛虛榮可見一斑。

耶魯布蘭福特學院的庭院。耶魯學院的代表性庭院,曾被美國詩人Frost稱為”最古老和美麗的庭院”。

耶魯布蘭福特學院內的小庭院。這個小庭院位於宿舍的前面,一位學生在吊床上讀書。

耶魯布蘭福特學院的門樓。右邊是院長的會客廳,也是舉行院長茶會的地方。通過遠方的門則進入另一個學院。

耶魯大學標誌性的建築:漢克尼斯鐘樓。這是從布蘭福特學院內的角度拍的,當天剛下過雨。
|
從耶魯到牛津劍橋 (一)
吳曉波
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越戰紀念碑是華裔建築師林瓔設計的,她從一千四百多件的競爭設計中勝出時,還是一位21歲的耶魯四年級的本科生。評委們後來接受採訪時說,他們從此作品的細膩程度推測它可能出自一位女性之手;但令他們同樣迷惑的是寄此方案的信封的落款地址為耶魯所在地紐黑紋巿的一個集體宿舍。
林瓔設計方案公佈後,受到了一些美國越戰老兵的強烈反彈。他們認為,既使他們參與了一場失落的戰爭,但他們想像的戰爭紀念碑應是能體現英雄氣概的傳統意義上的豐碑,而不是如此簡單而斜入地面的一個V字形的牆。林瓔也態度強硬,堅拒要求她修改設計方案的抗議聲,甚至到美國國會為自己的方案辯護。最後妥協的結果,是大家看到的紀念牆的入口處的一座幾位美國士兵的小型雕像。
與此同時,林瓔也遭遇了多民族的美國所固有的醜陋的種族歧視。主戰場在一個亞洲國家,越戰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以完全失敗而告終的戰爭。史料也證實了中國曾派士兵假裝成越南人間接地參與了這場戰爭。而它的紀念碑又如此戲劇般地由亞裔面孔的華裔設計。種種諸如此類的原因顯然令一些美國人不快。克林頓時期曾代表改革黨參選過美國總統的羅斯‧普諾,也說過一些涉及林瓔族裔背景的歧視言論。為避免爭議進一步地擴大,組委會在1982年越戰紀念碑正式啟用的議式上,甚至沒有提及它的設計者的名字。
現在的越戰紀念碑是華盛頓最受遊客喜歡的景點之一。人們在逝者名前駐足,漫步前行,而士兵的親人則用紙放在墻上印影出他們的名字。林瓔後來在一次答聽眾提問時說,或許是人類天然的心理反應,既使是孩子在走入紀念墻前的小徑時,他們會很快從孩童的喧鬧變成大人般的肅靜。考慮到她的設計方案公佈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我們也慶幸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公開競標設計,評委們僅以作品的質量而作決定。林瓔也認為,當初如果不是以匿名的方式進行,她的設計方案是肯定不會被選中的。我們也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抹去申請人的背景資料的完全匿名的美國大學申請,將會使哈佛耶魯變成什麼樣子?
林瓔的設計方案也是她在耶魯畢業班的一個作業,據說還沒有得到A。她這門課的指導教授當年也參加了越戰紀念牌的競標,當然是名落孫山了。畢業後林櫻又回耶魯完成了她的碩士學位。她離開耶魯後在紐約開創自己的建築師事物所,和同城的貝聿銘一樣擠身於世界一流的建築師行列。前些年,她在耶魯校長萊文的強力支持下,成功當選代表校友的耶魯董事會成員。 2009年奧巴馬總統授予林瓔代表美國最高榮譽的國家藝術獎章。
2007年林瓔曾訪問過聖路易士,她先在華盛頓大學作“在藝術與建築之間”的演講,隨後出席了聖路易士現代藝術館為她舉辦的題為“系統性的景觀”的藝術展。與貝聿銘的香港中銀大廈和波士頓的漢卡克等摩天樓不同,林瓔集藝術家和建築師於一身,她的作品可以是很小的工藝品,樓外的景觀,住宅和紀念碑。我們每天經過的,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的噴水池,也是林瓔的設計作品之一。
那天與我一同去欣賞藝術展的女兒能有機會與林瓔交談。林瓔說她也有一位年齡相仿的女兒。為紀念母親,林瓔特意將母親的中文名字取做女兒的中間名。這也是美國第二代華裔長大後,文化再認同的一個例子。因為她生長在華裔很少的俄亥俄州的大學城雅典巿,她在一次採訪時說,她離開雅典前往耶魯之前還真沒有刻意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當我女兒告訴林瓔她的哥哥正在耶魯讀書時,林瓔隨即問他在耶魯是屬於哪一個學院的。因為哥哥剛去耶魯不久,當時女兒面對此問題還有點反應不過來。後來從耶魯的招生宣傳片中得知,不相識的耶魯校友在外面相逢,自我介紹時不出三句話,就會相互提及自己隸屬的學院。顯然耶魯的學院在他們的大學四年的學習與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跡,那麼耶魯的學院到底是什麼呢?
耶魯創校可追溯到1701年,開始一百多年都是培養本科生的耶魯學院。隨著1810年創辦醫學院,1843年法學院開始招生,耶魯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它的研究生院更是授予了美國的第一個Ph.D.,耶魯於1887年將名字從學院改為耶魯大學。這裡我們必須提到耶魯人才輩出的與藝術相關的四所學院:音樂學院,戲劇學院,建築學院和美術學院。大量好萊塢和百老彙的名星出身於耶魯。 2001年耶魯三百年校慶,耶魯校長在審視過去展望未來時指出,耶魯這四所學院是美國除了單一的專科學院之外,綜合性大學的類似學院中最為傑出的。專科學院指的是像紐約的朱麗亞音樂學院,紐約帕爾森或羅德島的設計學院等等。
面對學校的發展,耶魯認識到本科生存在著過分專注於獲得實用的知識以供今後謀生的傾向。與此同時,學生在人類思想文明史,人文和科學那些核心的思辯能力的訓練則相應被忽視。大校園也不利於營造可能受益終生的同學情誼。為了本科生能在國際研究型大學內,享受小環境的緊密接觸,耶魯校長於1922年提議建立耶魯本科生的住宿學院制度。受益於像漢克尼斯等耶魯成功校友的慷慨解囊,從1933年至1962年耶魯相繼建起了12所住宿學院。一般情況下,耶魯將每年錄取的一千三百多新生,在入學前隨機分配到十二個住宿學院。當然他們會考慮性別,族裔和新生其他背景的不同,使各學院的四至五百名學生處於一個多樣化的環境。對於校友子弟,他們有權選擇父母所在的學院,布希總統的三代人都是戴維波特學院的校友。幾乎每個學生在進入耶魯後,都會被他們各自學院的環境所感染,而即刻認為自己的學院是最好的。各學院的新生一般都在優雅的老校園度過他們在耶魯的第一年,然後再轉入各自的學院。可以這樣說,你在耶魯看到的最古香古色的樓宇,多半是供學生居住的住宿學院。
每個耶魯學院都有自己獨特的建築風格和各異的庭院。送兒子入學的那個週末,我們和他室友的父母一同參觀了他們所在的布蘭福特學院的內部。他們有自己的圖書館,活動室放著檯球桌,各學院還有自己單獨的餐廳,學生學做飯的廚房,健身房和出版物。各學院的球隊則參與住宿學院間的比賽。室友的媽媽感嘆,如果她能從頭再來,真希望自己也能來此讀書。我們做父母的,好像已被各自的經歷證明是很難擁有後代的機遇和能耐上耶魯的。
在學院建制與管理上,耶魯每個學院都有位主管學術和對外聯絡的院長。院長定期邀請社會各界的名流來學院與同學進行小型的茶會座談。學院還配備一位教務長管理學生日常的生活。院長一般是耶魯功成名就的教授,教務長則不一定擁有教授頭銜。另外,學院還定期安排一些教授的全家住在學院裡,以方便解答學生在學業與生活上的疑問。
2008年耶魯董事會批准了耶魯新建兩所住宿學院的計劃,如能實施,將使耶魯本科生增加15%,使其人數接近哈佛的數量。長期以來,耶魯招生辦都說,他們能從被拒的學生中再招收同樣數量的學生,也不會影響耶魯新生的質量。網上公佈的耶魯建築學院院長史坦恩設計的新學院,也是鍾樓加庭院式的建築群。選址及舊屋的拆遷工程己基本完成,但由於金融風暴,兩所總耗資三億多美元的建築預算被迫暫停。前段時間還在耶魯校友中徵集新學院的名稱,畢業於耶魯的中國第一位留美學生容閎也在考慮之列。按耶魯的傳統,住宿學院的名稱多為耶魯校友或與耶魯相關的地名,像莫爾斯學院為紀念來自耶魯的電報和莫爾斯密碼的發明人,愛德華曾是耶魯著名學者也是普林斯頓的創辦人之一,而布蘭福特則是耶魯鄰近的一個小鎮。這次耶魯校長萊文也明確表示,儘管耶魯仍需努力為新學院募捐,但新學院的冠名權不會向金主們拍賣。
為了加深對提及的學院的感性認識,我選幾張近些年拍的照片,以展現耶魯和牛津劍橋學院的景觀。你現在已知耶魯的學院連百歲都沒有,然而你看見的諸多耶魯的建築總是樓身暗舊,好似建的比新移民來美洲大陸的年代還要早。你可千萬不要被這一假像所迷惑,因為耶魯人故意向樓身上潑酸使各樓的歷史沉澱感與牛津的有得一拚。一棟好似中世紀的建築,它的地基處卻註明是1932年建造,這就是好虛榮的耶魯!(待續)
|